基层党建

首页 > 党建群团 > 基层党建 > 文章详情

党建引领聚合力 社企共建促善治

来源: 阆中水城公司 发布时间:2025-11-13 浏览次数:23 分享到:

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党建引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。中共四川阆中水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阆中水城公司党支部”)深入贯彻党中央“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”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”决策部署,积极探索“党建引领、社企联动、共建共享”治理新模式,与驻地七里街道三台社区党总支深度协同,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
强化政治引领,筑牢基层治理“桥头堡”

阆中水城公司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不断筑牢政治忠诚、夯实组织基础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面对三台社区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、部分土地闲置等治理难题,支部坚持以“思政引领”为主线,将其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。为破解群众出行难题,组织党员先锋队开展入户走访30余次,以“拉家常”等方式宣讲政策、化解矛盾,最终成功修建“连心路”。同时,投入亿元级资金用于改善公共设施,创新设立“党员责任区”,带动居民参与日常维护,不仅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,更在“共治”实践中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。

推动产业共兴,激活乡村治理“新引擎”

产业兴旺是治理有效的物质基础。阆中水城公司党支部将产业发展作为党建引领治理的重要抓手,着力破解“守着资源难致富”困境。抽调党员技术骨干组建“田间思政小分队”,在传授农业技术的同时,积极引导群众转变“等靠要”思想,通过“先行先试”打消群众对土地流转的顾虑,成功整合并盘活社区闲置土地资源,推动共建“小满农场”“江水湾农场”。同时,明确企业用工“优先招聘社区居民”原则,累计提供岗位120余个,并同步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,有效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。这一系列举措,切实将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发展推动力,让群众在“跟党走、抓产业、能致富”的实践中,不断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,逐步形成“产业兴、民心聚、治理顺”的良性循环。

促进文化融合,绘就共建共治“同心圆”

有效的治理离不开价值认同与文化滋养。阆中水城公司党支部以社企文化融合为抓手,持续增强群众情感共鸣、凝聚价值认同,为共建共治注入文化活力。在项目实施中,支部主动邀请社区干部和群众担任项目质量监督员,全程参与项目建设,通过“党员带群众”的协同监督机制,传递责任意识,厚植“共建互信、共治共赢”理念。常态化开展“党员义工日”活动,累计整治环境隐患、解决群众急难问题20余件,并在每次服务后同步组织座谈交流会,把“服务现场”转化为“沟通现场”,让群众诉求有处说、意见有人听。此外,在重要节庆期间,联合社区开展红色文化活动,组织新老党员结对共建,在“新老对话”中传承红色基因、增强文化认同,使“企社一家亲”理念深入人心,为基层治理注入深厚文化凝聚力。

创新治理机制,构建长效治理“新格局”

阆中水城公司党支部将持续聚焦长效治理,多措并举推动治理效能稳步提升。一方面,积极推动社区治理与旅游发展、特色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,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服务、农产品加工等环节,实现在家门口共享发展红利;另一方面,创新设立“党员服务岗”“党员舆情响应队”,建立健全群众诉求“当日接、三日内办”快速响应机制,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。同时,依托社区公告栏、居民微信群等渠道,定期公开治理进展与成效,主动回应群众关切,切实增强治理透明度和公信力。此外,支部还将积极邀请社区前辈和居民代表担任“思政传声筒”“治理监督员”“发展智囊团”,广泛收集并转化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意见建议,使其成为优化治理机制、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依据,进一步构建起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、人人共享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